是,作为一个已经“功成名就”的学长,成天去和小学弟们打情骂俏,做皇帝们不愿意做的事,去操一个太监操的心,的确是很有一股“违和”之感。
浙大往事这个帐号是由来自五湖四海,四面八方的不同学院的小学弟小学妹所经营,和商站明先生本人无关,因此其所宣传之贴,经常出现精神分裂之现象,可以理解。最近在劳心”钱云会“之余,偶读其转载之《竺奖得主XXX,XXXXX》(以下简称《竺》)一文,自觉饶有趣味。虽然和作者不熟,和工高不熟,和全浙大的某些人也不熟,但既然这贴已经公开化,那么我,作为一个公众人物,对其进行一些公开点评和回应,给芸芸大众,特别是“新生”学子,以另一方面的,逆向的冲击,以期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,我想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在继续之前,我要向原作者和精神分裂的浙大往事道歉。很不幸我以你文作为宣传我理念的反面教材,叫您当靶子,你们受苦了。
我初阅《竺》时,时间不多,小弟不才,对此文的大致评价是:“本文具备的功利性太强,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,而是一个人如何在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中如何改变自己,迎合荣誉却失去灵魂”。火药味有些重,子弹还没来得及飞一会,立马招来核弹无数。
有人问我什么是灵魂。灵魂是不是"指追求真理改变体制"的那个灵魂。我想这位仁兄言重了,大可不必弄得如此高雅。所谓灵魂,自然是自己内秉的东西,是自己坚持的信念和信仰。譬如你来上大学,你的兴趣就是要找个女朋友,那你就去98发帖,去找女朋友;你就是想读百卷书,那你就去图书馆呆着,读百卷书。这种内秉性不会被外在肤浅的东西动摇。你不能说我这次考试没上4.5,我就不找女朋友了,你这是耍流氓。你也不能说我这次面试被刷了,我就不去读百卷书了,你这是浪费纸。有自己的信念,有独立之思想,并为之坚持,这就是我说的灵魂,这样的人也是我所崇拜,和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推崇的人。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,你不买账,我也不强求。
我所理想中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呢?譬如说喜欢数学,就自己去图书馆看书,不分昼夜,乐在其中;学习,也不是以分数、荣耀为喜乐,而应做自己为反省。最后所达成的幸福,是自己内心的满足感。而这种内秉的满足感,不分高低贵贱,没有优劣成败。因为不同灵魂的人,只要付出了坚守,都会具有。而功名利禄则不同,他分的正是高低贵贱,比的就是优劣成败,这些东西是外在,而鲜有灵魂的,他会将大家引入引向纷争,困扰,压迫和虚无。这就是为什么我对《竺》一文,从标题上就嗤之以鼻。这样的煽动,对更广大的莘莘学子而言,是恶大于善,是躁动大于激励,是膜拜大于坚守,是危险大于启迪。这样的场面让我不安,因此我必须特书此文,以正视听。
诚如我在对《工》一文中所言,需要我们传诵的不是高低贵贱的功名,而应是坚守灵魂,获得快乐的精神。如果你非要我举例的话,譬如我知道,在浙大做求否的每一个成员,都有这样的灵魂;98的斑竹中,有一部分人也有。NEXUS上的有、MAC FTP上的有、英语班上的有、跟着虎哥学物理的也有。甚至可以说工高的部分班委和班级上的人,大大的有。但很遗憾,单从《竺》这一文的宣传内容来看,我觉得此文中所描述的对象,却鲜有。
没错,我们欣喜的看到主人公在“产出/输入”的量化指标上围绕当前的价值评价体系不断的蜕变,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价值飞跃。他以己为例,荣誉等身,对所谓”卓越“的诠释很是成功,我在此不禁想对他表示祝贺。但我们始终没能看出他这样尽心为“外在评价”改变自己,孜孜不倦的动力何在,未来的路又在何方?
此文提到的有几点给我印象很深。在那洋洋洒洒数千字中,我们可以看到,作者是如何根据评价体系的结果,不断艰难的改变自己的。这哪里是一本励志书,这根本就是一卷血泪史:首先,为了要加入“浙江大学与哈佛大学,耶鲁大学,剑桥大学联合主办的校际活动”的团队,虽然我们一如既往的不知道作者是因为什么精神,什么灵魂打算参加这样的活动,作者还是坚持到了面试,但因为口语不过关,被刷出局,因此他痛定思痛,一年考了四次托福;其次,在微软大使的招聘中,作者因为没有被录用,因此他对“大意失荆州”深刻反省,做事情“开始谨慎起来”;第三,在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时候,因为自己”出人意料的“跌(请注意这个跌字)到“参赛奖”,表明自己技术不过关,人品不成熟,做人不够格,恐怕是成不了担负民族重任的接班人了,在作者眼中,“参赛奖”似乎不啻于人生价值的湮灭和报国大业的坠亡,因此他觉心痛改前非,要好好学习MATLAB,在一等奖的道路上继续追逐。
由此看来,作者显然是给自己“等身的这些荣誉只是额外收获”来了狠狠的一巴掌。若真如上文所言,那作者“意外收获”的哪里是荣誉,分明是“考托福”,“变得谨慎”和“学MATLAB”。荣誉是主,学习是次。作者哪一次不是冲着录用,获奖,荣誉等身去的呢?如果没有这些荣誉意料之外的失败,哪里还有那些“真正令我快乐的,茅塞顿开”的反省,补充和痛定思痛?“考托福”,“变得谨慎”和“学MATLAB”这些人生上的体会和领悟,分明成了附属品,是将来,要服务于金牌奖状们的奴隶。我不必贬低作者的人格,我也没吃饱了撑的去“以小人之心”。但对一个尚没有找到“灵魂”,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追寻的人来说,荣誉就只能成为他们唯一的追求。在追寻虚无的过程中说他们是自己的额外收获,这样的修辞未免显得虚伪。当然我觉得这不是虚伪,这是在无意之中泄露出来的一份剪影,一种对当代所谓优秀学生精神面貌最真实又最无情的写照。扪心自问,荣誉,才是他们最原始的追求。因为没有“精神”,因而只能冲着荣誉;而冲着荣誉,又能带来“好”,又能带来“卓越”,带来“成功”。然而“成功”和“民族抱负”之间所缺的那一节的那个“灵魂“,恐怕才是他们毕业之后,下一个十年,又需要花扎实的代价去追寻,去学习的东西。
一个人能为了外在暂时的评价体系,不惜成本,不择手段的改变自己,削自己的脑袋,不但如此,(上级)还撰文鼓动大家都来削。果然是大家削才是真的削。如果我们班级学校所宣传的都是这样的理念,那我们的班级学校就不是个培养个人信念,鼓励个人坚守,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培育基地,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台无情的造纸机。造出卷卷手纸,滚滚东流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