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随主流
这始终是社会学范畴一个绕有趣味的话题,为什么在一个种群中总有相对较大的一群人,他们社会元素的某些部分,例如思想,价值观,行为方式,能成为一个社会的“主流”。
我不必,也没有能力去探寻主流的来源,这是一个强人择原理的问题。我也不想认可主流的价值,承认主流的地位。如果主流真的是真知灼见,金玉良言,那我们也就不必就这么多“主流”的问题产生争辩了:譬如大学应该做什么,怎么才是自己的幸福。GPA是你的全部么?所有人都该出国?是赚钱重要还是兴趣?这些问题主流都给出了答案。我看我们也不必再想了,直接追随主流为上。
主流和真理是有一定差距的。有些时候,主流并不是真理,主流仅仅是满足人们心理而造的幻像。钱云会惨死,主流是政府撒谎;李铭启肇事,主流说李刚他爸。上世纪初物理学的主流是地心说,牛顿力学,决定论,本世纪物理学的主流是大爆炸,量子场,大一统。主流反应的不是事实,主流反应的是一个社会主流人群的心理期望和诉求。因为主流是唯心的,所以主流能随时间不断变化,前后反复,自我矛盾。又因为主流是唯心的,所以不同的社会阶层,主流的情况往往并不一样。当前,官僚的主流是紧握枪杆子50年不变,民运的主流是推翻专制民主自由,有钱学生的主流是去私立学校读硕士,没钱学生的主流是咬紧牙关念PHD,南辕北辙,大相径庭,反应的是狗嘴和象牙的关系。
主流的”客观性“不言自明,尽管最近几年大陆出现了一波”反主流“思潮(逆反社会心理,鄙教授为叫兽,屑专家为砖家),但主流的话语权却又还是会让我们不安。主流本身的主观性,就决定了他的可能的危害性。主流具有排他性,迟滞性和继承惯性,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新兴事物,阻碍认知的发展。不过在信息爆炸,传播渠道革命,多样化认可的今天,所谓主流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然而即便如此,我们仍旧担心,不同的阶层本应有的不同的主流,往往能渗透他们之间的差异,给另一(往往处于相对弱势)一方带来贻害误导。
譬如教育,就是60后家长阶层的主流给80后新时代学生价值观的误导。多少人一辈子念清华北大,以至于这四个字都出现在名字里,不足为奇。
US NEWS成为出国人的主流了,就是非教育领域主流渗透到教育领域的一个极好的典型。杂志并不是从事教育的机构,却能影响到无数即将接受教育的主流。此外,各地自编的学术排名,也是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主流,企图渗透对方的例子。
亚洲人的主流,很多是美国人眼里的非主流。反之亦然。主流的话语权能通过时空错乱给大众产生误导。不过你要是用亚洲人的主流影响到你在美国的实际生活,那就是愚之甚矣了。
什么是亚洲人的主流?无非是北美名校,无非是镶金追求高学历,无非是读热门专业早点毕业好赚钱。你来到美国,美洲大陆的主流又不尽相同。2年前的主流是对冲基金次贷衍生物,现在的主流则是金融危机送儿女读书。回想你的一生,小学,初中,高中,大学的主流,也变化多端,将来你成为人父,说不定主流早已不是比绩点奖学金和排名,而是恰恰相反,比谁的钱多,谁的房子大,谁的老婆漂亮。一个人的一生,是应该随波逐流,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,取决于我们这个社会的存在和认可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。如果唯物,那社会认可你的,就是你的实物:你做出了什么东西,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;如果唯心,那则是你和主流价值观的距离:是否有主流价值观认可的名誉,被主流价值观接纳的身份,走主流价值观让你走的模式。选择主流值得尊重,不过如果你这辈子想靠主流为生,那可得好好下点功夫,要能赶得上”主流“换女人如换衣服一样,在不同时空领域和人缘阶层中光怪陆离的那种神奇变化。 |
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