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tal Pageviews

Sunday, February 5, 2012

微波炉谐振测光速实验 证伪:如果测不对,不是你的错




网络上流传一个帖子,说《用微波炉测量光速》。稍查,这是对美国SICENCE BUDDIES网站的厨房科学栏目所提《MEASURING THE SPEED OF ‘LIGHT’ WITH A MICROWAVE OVEN》实验设计的重复,原文网址如下:
http://www.sciencebuddies.org/science-fair-projects/project_ideas/Phys_p056.shtml
测量光速的中文帖子网址如下:
http://blog.renren.com/share/223331581/11484515190?from=0101010202&ref=hotnewsfeed&sfet=102&fin=2&ff_id=223331581
此为作者”测得波长“的结论。
想不到我景仰已久的科学松鼠会都报道了。。还用各种方式测量光速
美国某些大学的网站居然也介绍==
BBC的报道==
科学美国人2011年还在报道!。。
 《微波炉谐振测光速》所描述的基本原理,是光波的一种:微波在微波炉腔中来回震荡,产生稳定谐振,而谐振的条件是产生一个平行于加热板的驻波,因此只要找出加热板上功率波峰极大之间距,就能知道微波波长的1/2。再结合微波炉所使用频率(2.45GHz,全球通用),根据一个简单的定义公式,就能求得光波的相位速度,也就是光速了。
然而,该实验将一个三维谐振过于简单地看做一维谐振,却没有料到,由三维到一维,物理情景发生了本质变化:只要微波频率大于腔体的截止频率,微波通过改变“反射方向”,在腔体任意一边,微波波矢分量都能必然满足所谓“驻波条件”,所测的极大峰间距必然满足边长的整数分之一。由于微波炉边长一般是20-30厘米,整数一般为2或者3,因此无论如何测量,结论都在10厘米前后波动(从8厘米到14厘米的都有,可用数值仿真),而在截止频率的要求下,又永远不可能接近真实值6。这些数值,从2.45GHz 计算,都能得到10万公里/秒的,和真实光速数量级接近的答案。又结合期待心理的作用,让大家误以为所测的数据,就是光波长;而所产生的误差,只是自己的测量误差,而不是违背物理原理的系统误差。其实,所测单边的“波长”,一定就是边长的整数倍分数,而和微波的波长几乎没有任何关系。

然而整个实验,设计简单,计算要求低,“解释”直观,材料简便,又披上了“家庭科学”潮流的外衣,一时间风靡全球。由于和光速扯上关系,让大家过足了一把伪爱因斯坦,伪科学的瘾,因此至今都未被揭穿,害人不浅。
总之,整个实验的设计思想是比较单纯的,实验的测量结果绝对是胡编乱造和唬人的,实验的物理机制,通过一边的谐振模式测量波长,是不可能的。请看下文分解:
整个实验的分析可分为”小问题“和”大错误“两部分。
在该实验英文原版的设计中:作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简易的理解光速;作者的灵感来自于厨房妈妈说,烧蘑菇的时候蘑菇生熟不均,联系光的波动性,作者萌发了驻波以及波节点影响加热功率局域大小不同的”奇思妙想“。
 小问题的解释与阐述:
1,边界条件,为什么是驻波?这并非一个热力学黑体求能量密度的空间立方体模型,这个模型本身就假定了边界条件。这个边界条件的确在微波炉里得到解释:也就是,在微波炉内壁都涂满了良导体,因此切电场分布必须满足驻波条件。这个边界条件决定了在某些方向上,电磁波必须是驻波。结合磁场的边界条件,又能得到另一组驻波关系。因此,如果在微波炉里放入其他的铝箔或者金属导体,其位置和形状会直接影响本次实验的结果。
2,相干叠加,为什么能使用无限长单色光波动相位公式?微波炉里面的微波发射器(MAGNETRON)不是激光器,所发光时间相干性很差。但如果波列长度足够,一列波还是能在反射之后和自己干涉,可以看做是一列以频谱中心为频率的单色光的叠加,形成驻波。由时间相干性相干长度公式:
如果不确定度为原文所说50MHZ,
相干长度为6M,大于来回一圈的路程长度,满足相干条件。
这部分有点小装逼:我只是想从统一和一致的角度来解释。其实觉得完全可以跳过,直接看“大问题”部分
实际上,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说,不存在实际的波长(波列),也不存在什么驻波,只有光子出现的几率。每一个光子在空间运动时候,自己和自己干涉,相位由拉格朗日量的积分表示,也就是和能量,动量(频率,波矢)有关。一个光子将遍历所有路径,这些路径干涉产生结果,所谓历史求和。这个干涉的强度和空间位置等有关,转换成经典语言恰和时间相干性一致。
当然这些小问题无伤大雅,只是随口用驻波来解释光速(所有人,包括从YOUTUBE上拉下来的视频,包括科学杂志,包括博客网站。。。),有一点让人不知从何想起。

再次是几个大错误,这几个大错误前两者指出了原帖作者实验的谬误,最后一条直接将所有企图使用微波炉测量波长,求出光速的实验方案推翻:
1,波长测量错误:通过功率分布是波动电场矢量的平方,因此所测功率”波峰“之间的距离,其实是电场矢量波长的二分之一,也就是一半。按照作者的测量,得出的光速应该是6*10^8m/s,误差超过100%。由此可见,这是一个事先知道光速,为了“得出”光速而“验证”光速的假实验
2,一维假设错误:由下图,(YOUTUBE上某人用热感应纸做的微波炉热点实验,也就是功率峰实验)
可见,在3D腔体中,谐振波的分布并非如实验实践者所想一般为一维分布,而起码是一个2维分布。两个峰处于同一横轴但不同纵轴上,这和一维的波峰分布明显矛盾。
如果是一维驻波,这要求微波炉的腔体长度恰好为精确的波长整数倍(12.2245CM左右,微波炉通用频率为2.45GHz),这在民用制造上也是不可能的。况且随着温度的升高,腔长变化,介质介电系数变化,光的波长又会发生变化。要想在现实中维持一个一维的谐振,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。
3, 三维波导单边驻波测量波长的理论错误:三维波导内通过单边的波峰间隔是根本无法测出波长的。这一点我们下文有解释。
实际上,在一个三维谐振腔中,光子的波矢方向并非简单的水平或者垂直,而是有可能呈任意角度,只要波矢在XYZ边界方向上的投影满足倍数条件即可(这些整数称为谐振的模式),这也就是为何虽然微波腔的尺寸不一定刚好是波长的整数倍,微波炉仍然可以维持驻波的原因。然而在任意一边测量所得的“波峰间隔”,已然不是光源的波长,而是波矢在此边投影之后,未满足边界条件而生成的等效波长;这一波长总是边长的整分数(1/M)倍。
(只要每边长度都大于半波长,光波总能找到合适的角度和整数解使得驻波成为可能,这也就是截止频率的来源) 
 
三维驻波解学过光波导的同学都很清楚。这里引用2010年一篇专门分析微波炉驻波情况的文章:
Three-dimensional standing waves in a microwave oven (DOI: 10.1119/1.3329286)   
由此(参考上引用论文):
在论文作者所用的微波炉中,微波谐振的模式为TE323(给定波源后,这和腔尺寸号有关;在另外一个边长为29,29,18CM的微波炉中,微波模式可以取(2,4,1)(2,3,2)[1]),也就是上式中的M=3 N=2 P=3。一般,家庭中所用微波炉的型号如果给定,腔内谐振的模式也就给定了。在此模式下,论文作者通过感热纸测量所得热点(功率驻波峰)的实验结果如下:
其中蓝色的点为感热极大,也就是功率极大点。
选取一个XY平面:
YZ平面
ZX平面

我们看到,在XY平面,我们重现了实验文作者的结果:中间是波峰,两面也是波峰,期间距离也正好就是12CM,也就是2.45GHz的微波波长!可是原作者并不知道的是,这个长度反映的不是波长,而是腔体边长和模式数的比(也就是X边长除以X的模式数,3,36/3=12),居然恰巧就是2.45GHz的微波波长!难怪作者通过12CM就是波长的错误推测,得到了近似光速正确的正确结论。  如果作者从Y方向测量,也能得到波长=24/2=12的结论,看来这个巧合实在是害人不浅啊==不过只要作者在Z方向测量,就会得到波长=26/3=9cm的错误结论,那时这个实验的本质就暴露了。。
一般而言,X边有N个极大,Y有M个,Z有P个,,极大之间的间隔就是边长除以这些整数(N,M和P等)。这样的模式就做TE(NMP),例如微波炉里面的TE323。对于圆柱形波导,也有类似的关系。TE(MN)模式中,M对应从内向外遇到的径向极大功率峰个数减去1,N对应同一个半径圆周内走一圈遇到的极大峰的数目除以2,例如:

这是2维矩形波导(另1维无限长)中的模式:
由上可见,模式在空间内峰值间隔和波长无关,和波导(例如微波炉腔)的尺寸以及模数倒是有很大关系。实际上通过上述公式求解EX在固定Y,Z下的极大值,就知道这些极大值的间隔就是满足下式不同X之差的关系:
此式和波长完全无关。整数m的值取决于腔体的三维,一般而言可取多个整数值,这样测量的结果将是多模共存。测量者也将会得到完全错误的波长结果。由此,通过微波炉功率波峰测量波长,进而求出光速,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和害人的笑话==
此想法居然刊载在科学杂志和各网络论坛上,让人不禁感到:提高姿势水平,学好物理是多么的重要。。

附:微波炉测量光速的正确做法: 

(实际上,在知道模式数和全部三维的长度之后,通过笛卡尔坐标系正交分解,我们还是可以还原波长值的,因为:
只不过,没有一个简单的微波炉实验能做到这一点罢了==此方法需要知道3维极大峰值点的数目和微波炉自身三维度的长度,和峰值间隔倒是没有什么关系)
在微波炉的谐振腔中利用光的波动性测定驻波节点并没有错,也的确是一个很棒的(虽然微波物理学家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想到,不过当年他们没有微波炉)想法。但这实际上是将整个微波腔简化为一维系统,这不但不符合事实,实际上,维持一个一维的谐振系统使用平面镜反射几乎也是不可能的(临界稳定)。因此,测定单边的驻波峰距并不能得到光源的波长,而是一定是边长的整数倍分之一,不论边长多少。这个整数倍值是由腔三边的尺寸,谐振模式以及原波长共同决定,峰距值和原波长几乎无关,峰距值还可以出现多值(多模谐振)。因此通过测量单边的“波峰间距”获得波长信息是不符合物理实际的。
正确的做法已在文末给出:需要测量微波炉腔的三边尺寸,以及其在腔内三维谐振的模式数。



BO
2012/2/4

 [1] 《E&M field in microwave oven: more complicated than you think》,一篇更早的出现在留美华人研究生博客上的文章,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了微波炉实验的不可行性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